新闻动态News
更多
报名启动|第七届亚洲生物医学未来领袖夏令营,梦想与智慧的碰撞!

报名启动|第七届亚洲生物医学未来领袖夏令营,梦想与智慧的碰撞!

为寻找怀揣为人类健康事业而努力奋斗的梦想,立志在生物医学领域有所作为的少年人才,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ZJE)于2015年启动亚洲生物医学未来领袖夏令营(以下简称“未领夏令营”)项目,通过前沿的科研讲座,沉浸式研究体验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与创新思维,更提供广阔的国际视野与学习平台,激发青少年对生物医学和生物信息学学习的兴趣。2023年7月,ZJE联合阿里云共同举办的第六届未领夏令营,吸引了近百位少年齐聚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热情之火,更践行了大学弘扬学术、传递知识的科学责任。这个夏天,ZJE与阿里云联合举办的第七届未领夏令营将在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开营,现正式开放报名!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报名细则1. 参加对象:对生物医学和生物信息学有浓厚兴趣的初三、高一、高二学生100人。最终参加人员由专家组择优录取,入围同学将在6月中下旬收到夏令营邀请函。2.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5月25日3. 报名方式:采取中学校长推荐与个人报名两种方式。中学推荐:推荐中学请按主办方寄发的公函进行推荐,免初审直接入围(需要递交材料);个人报名:请关注浙大爱丁堡学院微信公众号(zju-uoe)回复“夏令营”,扫描进入报名通道。并将以下材料发送至zje@intl.zju.edu.cn,邮件命名(夏令营+姓名+在读中学+年级)。4. 递交材料: a)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生物医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科学问题,写一个500字以上的相关理解和研究思路(内容含why 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有兴趣,what 问题的本质或解决办法是什么,how可能如何回答或解决);(*学生可以参考科学杂志提出的125个科学问题,其中涉及生命科学的问题占比最大)b) 中学老师推荐信1封(班主任、生物课或化学课老师,含联系方式),用学校信签纸打印,签名并扫描。c) 成绩证明:截止报名当前的期末考试成绩单和年级排名,会考和选考成绩(若已参加)。d) 高中阶段省级(含)以上获奖、个人荣誉证书、参加科学研究等证明扫描(拍照)件。二、夏令营安排地点: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时间:2023年7月21日(星期日)-7月26日(星期五)星期日:   营员注册报到、熟悉校园星期一:   开营仪式、安全教育讲座实验技能培训和科研思维训练星期二:   参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阿里云和前沿科技企业等星期三:   实验技能培训和科研思维训练素质拓展和研修相关的课程星期四:   国内外著名科学家讲座和交流  素质拓展和研修相关的课程星期五:   分小组项目汇报,优秀营员评选闭营和颁奖仪式离校注:以上安排存在调整可能,以报到正式通知为准。3.费用说明:营员需自行承担以下费用:a. 往返交通费b. 覆盖全日程的人身意外险c. 夏令营期间食宿费用(统一安排在海宁国际校区,预计约800元)无注册费、材料费等其他费用。三、选择理由通过本次夏令营,你将能得到一张浙江大学专属学生卡,结交来自不同中学的朋友,聆听学术大拿的报告,参访前沿高科技企业,动手复刻实验检验理论。一起报名加入,开启这段生物医学的科学探秘之旅吧自2015年起,亚洲生物医学未来领袖夏令营已成功举办五届,其影响力与号召力逐年增强。这一夏令营已成为发掘和培育生物医学领域未来领袖的重要平台,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中学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通过本次夏令营,你将能得到一张浙江大学专属学生卡,结交来自不同中学的朋友,接触一流的生物医学专家和学者,聆听学术大拿的报告,参访前沿高科技企业,动手复刻实验检验理论。你将深入了解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趋势,学习生物信息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这是一个集结梦想、激发潜能、探索未知的盛夏之旅,我们热切邀请怀揣梦想、渴望在生物医学领域施展才华的你,与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奇妙的学术之旅,书写亚洲生物医学未来领袖夏令营的崭新篇章! 四、其他事项1.入选营员须承诺所有申报材料和信息均属实,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参加活动资格。   2.入选营员应服从主办方的安排,按时参加活动。夏令营期间必须遵守主办方的各项规章制度。活动期间,无特殊情况,学生不可中途离校。3.入选营员须自行购买覆盖全程的人身意外险。4.未尽事宜,以主办方解释为准。如有疑问请来函来电咨询:0571-87572813 xiaohanhuang@intl.zju.edu.cn 黄老师
2024-04-22
携手“ZIBS洞见系列”,共探医疗大健康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携手“ZIBS洞见系列”,共探医疗大健康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4月10日,ZIBS洞见系列携手“ZJE爱浙潭”开展联合讲座,特邀国药集团医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飞围绕“中国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与师生进行分享交流。本次讲座吸引了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ZJE)和ZIBS众多师生的关注和参与,也为大家打开了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视野。On April 10, ZIBS INSIGHT Series joined hands with ZJE "iZJEer Talk" to hold a joint lecture, featuring special guest Mr. SONG Fei, Chairman of Sinopharm Medical & Health Co., Ltd. He shared insights 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ealthcare Industry" which opened up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活动由ZIBS助理教授陈骁骅主持,ZJE副院长叶治国开场。叶治国简要介绍了本次联合活动的主旨,作为“ZJE爱浙潭”和ZIBS的第一次合作,希望能为师生们带来交叉学科的思考和启发。 “或许之前大家对国药知之甚少,但疫情后,相信每个人都认识了国药集团。在座很多同学可能都接种了国药的疫苗吧?”宋飞先从国药集团在疫情前后的发展情况、业务设置、临床科研、行业现状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的介绍和阐述,指出了我国医疗产业在过去几年经历的“质”变。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球医疗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的医疗大健康产业也不例外。疫情过后,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疫情的持续影响加速了医疗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了医疗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和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也给医疗大健康产业带来了挑战,需要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医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宋飞以基层医疗水平提升为例,指出基层医疗是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当下社区医院并未能良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应当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他也呼吁,未来医疗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大健康产业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宋飞鼓励在座同学们要抓住当前的机遇,“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只有不断提升自我、丰富自己的经历和能力,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择机而行。同学们也围绕行业前景、职业路径规划、实验室与临床结合等多方面问题与嘉宾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宋飞对大家的提问一一作答,并分享了自己在不同行业、不同国家、不同机构及单位的工作经历,为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讲座最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药物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王俊龙也参与了现场交流,与同学们就医疗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沿趋势、创新方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临床研究是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合作。相信本次讲座不仅为师生们带来了产业发展的专业见解,也为大家搭建了一个与业界专家交流的互动平台。期待未来更多精彩活动的推出!
2024-04-19
活动预告Events
更多
为什么选择ZJE
在浙里ZJEers
更多

何惧梦遥星远,拥抱山川湖海,奔赴每一场热爱——ZJE金银花老师

她是一个可爱的东北女孩,温柔以待世间万物。她敬畏科学的严肃,探寻生命的奥秘;用灵魂点亮憧憬中的烟火,用行动装点生活中的乐趣。本期介绍ZJE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金银花。个人简介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长聘轨助理教授金银花博士毕业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师从Prof. Dr. Bruce A. Edgar。随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培训,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HHMI研究员Prof. Dr. Roel Nusse。期间,致力于研究干细胞微环境信号调节组织稳态和再生修复的机制。通过建立一套独特的遗传、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工具,首次揭示EGF、Wnt等微环境信号控制干细胞潜能的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在组织再生修复中的作用。2023年5月以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加入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组建干细胞微环境与组织再生修复课题组,主要研究微环境信号如何在组织发育和再生修复过程中控制细胞行为以及细胞在这些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求学之路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完成,在少年稚嫩的心中埋下理想的种子。蕴含着蓬勃生命活力的种子,一经好奇、探究、求知的浇灌就迅速生根发芽,破土而出。从在中国农大学习以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为核心的生物工程,到进入首尔大学研究植物干细胞,再到在海德堡大学研究成体干细胞、了解生长因子对肠道干细胞的调节,又到前往斯坦福大学在这一领域继续深耕,金老师像一位舵手,执桨掌舵,调整航向,劈波斩浪,奔赴理想彼岸。对于生物的学习,金老师始于兴趣,并一直用最纯粹的热爱,心无旁骛地浇灌着、培育着那份兴趣。而那份兴趣在岁月流转中悄然褪去青涩,升华为志趣。在求学过程中,金银花老师被韩国学生的勤奋努力所感染,又敬佩于德国科研工作者严谨细心高标准的工作态度,也惊讶于美国研究人员活跃的思维、敢想敢做的志气与挑战前沿工作的勇气。在多元文化交汇的影响下,金银花老师兼取众长,以为己善,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探索无穷的真理。在金银花老师如涓涓细流般平淡轻松讲述的背后,激荡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挑战。文化冲突、语言难关、陌生环境,是每个留学生所必经的考验。颇具亲切感的母语中的语言规则、习惯、思维却对跨文化交流造成隔阂与错误。换言之,曾经的心领神会、习以为常变成了如今的茫然不解。勇气,是生命在艰难时间奋不顾身的相信;相信,是时间赋予生命坚韧恒久的勇气。对于这点,金银花老师也给出了建议,勇敢走出华人舒适圈,多跟本地人沟通交流,接纳彼此的文化习惯。这的确是一件需要时间、需要努力的事情,但是,它值得去做。科研之旅 “Passionate, enjoyable, challenging” 是金银花老师对她的科研之途的总结。在科研之途上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是科研人的源动力。追求源于热爱,热爱成就追求。科研生涯以好奇与热爱开始,最难能可贵的也是在历经千帆之后还保留着最初的一份期待。在与金银花老师的交谈过程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她流露出对科研的passion 和对过程的enjoy。她说这是因为受到两位导师的影响。美国的导师年近古稀,他纯粹的热爱让金老师印象深刻。他执着探求真理,从未停止过前进,从未放弃过追求。“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科研很难,但我们依然可以享受其中。德国的导师就是这样一个享受科研的人,在严肃的科研中领略出趣味,把自己沉浸在科研中,以一种哲学的心境、舒适松弛的状态享受科研过程。 生活之旅 卡耐基有言,“人人都应有一种浓厚的兴趣或爱好,以丰富心灵,为生活增添滋味。”智者总能让普通的生活变得有声有色,排球、漫画、书籍、电影、旅行还有两人三餐四季都是珍藏于心间的最美景致。金老师喜欢排球,曾在中国农业大学作为院队队员参加校级排球比赛,与三五好友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好不惬意。除此之外,漫画、书籍、电影,也是金老师的兴趣爱好,充实着她科研之外的生活。 最令金老师难忘的是什么呢?毋庸置疑,是旅行。揽阅岁月的素笺,金老师发觉,许多难忘的回忆总与旅行息息相关。是阿拉斯加触手可及的满天星辰,是北极圈附近极光与雪的浪漫相遇,更是亲身前往课本上《最后一课》中提及的小村庄,体会眼前美好与记忆中文字重合的奇妙。金老师特别提到,相比于短期踩点式旅游,出国深造时那种长期沉浸式的旅行,使我们更容易发现那些生机勃勃的角落、邂逅不期而遇的美好。给本科生的寄语      良师忠言总是如海上灯塔,为迷航的船只指引方向。金银花老师想对我们的本科同学们说,“It should be a fun journey, enjoy it.”金老师直言,回望过往求学生涯,本科阶段无疑是最有趣的。所以本科的同学们更应该尽情地享受,不耽于玩乐,实现奋发学习与享受生活的有机结合。少年何惧岁月长,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查看更多

学科交叉,求肿瘤治疗之道——ZJE周卓龙老师

一个由细胞异常增生而在体内形成的肿块却足以让人为之惶恐。肿瘤,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却越来越频繁得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对于肿瘤的恐惧源于其对身体健康危害之大,亦有对痛苦治疗过程的畏怯。究竟有什么方法能将人们从肿瘤的“白色恐怖”中解救出来呢?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ZJE)周卓龙老师便潜心研究肿瘤免疫治疗方法,致力于为治疗和根除肿瘤探索一条新路。传统肿瘤治疗主要依赖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且不说治疗不一定能根除肿瘤,治疗本身对人体也有不可藐视的副作用。近年兴起的肿瘤免疫疗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以PD-1疗法和CAR-T疗法为例的免疫疗法如今在临床也展现了其高效性,且相比于传统的化疗等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的安全性也更高。因此,周卓龙老师2017年开始进入这一领域,着重研究如何刺激免疫系统来增强T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将助力免疫疗法迈上新台阶。个人简介周卓龙博士      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与机械工程学院进行研究。后分别在香港大学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从事博士后与研究助理教授的工作。2023年5月加入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ZJE)任研究员/Assistant professor/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肿瘤免疫治疗与免疫抑制· 肿瘤治疗中免疫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表观遗传调控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 肿瘤类器官模型的开发与药物筛选成长:顺其自然?兴趣使然!周卓龙老师的科研之路可谓风雨兼程。他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从高中时便确定了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这使得他在本科阶段顺其自然地选择了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后,因兴趣驱使,周卓龙老师毅然选择了继续深造,而正是研究生阶段的项目使他踏入了交叉研究的大门。“博士研究生的时候,在跟一个关于白血病的项目”,他回忆道,“其血液比较粘稠,在通过毛细血管时会阻塞血管,对其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就用到了生物医学和生物力学。”看似纯粹的生物研究,却考验了不同学科的知识,这无疑为研究增添了层层阻碍。他坦言:“如果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完全不懂的领域,自学起来是很困难的,因此交叉合作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交叉合作促使来自不同领域的思想碰撞,这也撞出了研究的新思路。在求学中得到的启示和经验也让周卓龙老师顺其自然得将生物医学和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结合到现在的研究中。从高中对生物燃起的兴趣,到本科走进生物技术专业,到白血病的研究,再到如今肿瘤免疫治疗的交叉研究,没有什么一波三折的科研之路,看着好像一切都理所当然。或许一路顺其自然,便是兴趣使然。科研哲学与建议谈到科研中的失败,周卓龙老师亦十分坦然。他回忆自己研究生时期的科研经历,也不禁感叹道也遇到了很多麻烦。那时候花费了一年多心血尝试构建一个全新的质粒,虽全力以赴却不得理想结果。“不要在一个方向上纠缠太多,该放手就放手。”周卓龙老师这样告诉我们。更换了新课题的他,在短短七八个月里就顺利结题。他鼓励交流讨论,“交流是最好的解压方式”,也帮助我们了解问题所在。科研是有压力的,失败也是常态。“”而失败也有分类。”周卓龙老师如是说,“技术不够的失败是小的,和别人讨论下是可以解决的;而课题中自己猜想的一个方向有问题时,压力会更大。”因此,他倡导学生多和别人交流、探讨,切忌闭门造车。周卓龙老师尤其关注科研的兴趣,他认为个人的兴趣将在科研道路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建议学生首先深入了解所感兴趣的领域,而不是急于投身研究。只有在真正对解决问题充满热情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实验室的学习和研究与课业相辅相成,而不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使其成为一种负担。兴趣爱好与压力释放周卓龙老师也是位不折不扣的运动爱好者,打篮球、游泳、羽毛球和跑步。在他看来,这些运动都是他放松和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平衡科研和生活的诀窍。虽已归国,他还略带惋惜得怀念着自己忘带回国的羽毛球拍。寄语ZJEer在周卓龙老师看来,本科是知识积累、打牢基础的过程,而研究生时期更需要学生注重思维培训和独立思考,要兴趣和科研坚持结合才能走下去、从非独立走向独立,尽快掌握所需的科研技能。“不用坚持说服别人认同你的看法,独立自主一定非常重要,90%多都要靠自己。另外,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遇到困难一定要学会求助,和别人交流是融入当地文化的重要途径。”周卓龙老师如是说。不论是在何时何地,保持兴趣,坚持不懈,终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查看更多

90后“新人”博导张倩婷老师讲述她的浙大情缘

张倩婷2007-2017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本博2017-2018 瑞典哥德堡大学 博士后2020.4 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 助理教授主要利用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编辑小鼠模型和人类样本,研究哺乳动物配子发生或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信号调控和分子机制。浙大个人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qiantingzhang个人邮箱:qiantingzhang@intl.zju.edu.cn与浙江大学的不解之缘在漫长的求学岁月中,张倩婷老师从未想过自己会与浙江大学结下不解之缘——在浙大取得本博士学位、组建家庭,从海外留学归来又成为浙大爱丁堡联合学院的独立研究员。在每一次选择人生去向的节点,都恰逢其时地遇到浙江大学与时俱进地成立新的院系机构,为像张老师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和灵活的空间来施展人生抱负。面对新时代,服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深入发展教育与科研全球化的需要,浙江大学在海宁创办国际校区,促成了她再一次有机会和信心选择回到母校工作。张老师说道,一直选择浙大是因为机会不断地落到她的头上,同时在浙大遇到的许多师长朋友和博导悉心的帮助下,一切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科研之路充满机遇和艰辛科研一直是张老师的追求,在研究早期肿瘤发生以及哺乳动物配子发生的分子机制的道路上,尤其是在18年和19年间,张老师在Nature Cell Biology等著名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可称得上高分多产。这在外界的人看来,需要付出多少精力又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在两年间做出这么多喜人的科研成果呢。而张老师只是谦虚归功于“巧合”二字。“每个实验项目周期都很长,比如说我做基因敲除小鼠这个项目,就是近两年出现比较好的样品,于是拿来用了,文章也在这期间发出了。” 张老师又说道,事实上每个实验项目都需要不断的付出与努力,以及众多合作作者共同产出,科研不是一个人的结果,并且每个阶段都需要努力。科研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枯燥且乏味的,对于初入大学的张倩婷老师也是如此。本科期间怀抱对生物的向往而选择这门学科,但一开始对于科研也曾踌躇迷茫。然而坚信“做一行爱一行”,在这方面坚持提升专业水平。面对科研项目的困难,她一直用理性的态度面对问题,战胜自己的负面情绪,寻求解决办法。她强调,学会适当转换方向很重要。遇到困难应及时和导师沟通,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科研与教育张老师认为,科研与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当我们拥有了顶尖的科学家,取得了科研工作的巨大进步,还需要重视培养优秀的学生和科研从业人员。只有将先进的科学理念系统地传播出去,提升整体科研团队的创造力,才有可能具有国际竞争力,成为未来生命科学前沿的开创者。作为一名助理教授,张老师要做的,是帮助学院设计以科学前沿和技术进展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并探索多元化的高校教育新模式。除课堂之外,张老师提到,得益于丰富的培养模式,很多学生的专业基础扎实,对于课堂上的讨论有不同的理解,他们都很积极参与讨论。学生独到的见解时常会给她惊喜,这正是她热爱课堂的原因。知足且坚定,温柔且上进。前路浩荡,万物皆可期待。在这科研途中不断努力,终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机遇”,脚踏实地,我们定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查看更多

与生物结缘,与兴趣为伴——ZJE Aaron Irving老师

Aaron Irving老师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ZJE)助理教授借一部电影走向生命科学漫漫长路用一次旅行结下与中国的深深情缘大家快来认识一下Aaron Irving老师吧Aaron Irving博士为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ZJE)的助理教授。他曾在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Diamantina研究所(UQ Australia)、莫纳什医学研究所(墨尔本)和新发传染病杜克大学医学院(新加坡)接受学术教育与科研训练。Aaron Irving博士专注于新出现的人畜共患病病毒感染和这些病毒引发的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比较生物学以蝙蝠为模型生物,并从蝙蝠中找出可用于改善人类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反应的关键因子,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研究课题。Aaron Irving博士实验室的其他项目包括新的诊断技术,以确定目前或过去由人畜共患病病毒(包括SARS-CoV-2)感染野生动物,以及建立/评估可能有助于人畜共患病潜力的因素。漫漫求学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Aaron与生物结缘的故事,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孩提时光。从9、10岁起,他就对病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有意思的是,当时的他立志要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真正让他改变想法,放飞科研之梦的,是一部叫做《Outbreak》的老电影,讲的是埃博拉病毒由猴子传染至人类,并在人群中扩散开来的故事。正是那部电影说服了他,让他坚定了成为一名研究科学家的想法。出于对病毒的好奇和对人类共同健康的关心,他毅然地踏上了通往科研的漫漫之路。大学,Aaron攻读的是理学学士学位。由于选课的灵活性,他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更多生物知识,为以后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他勤奋刻苦,以热爱为动力,以兴趣为导向,像一块沉默的海绵持续不断地吸收着知识,最终获得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双学位。本科后,他继续做了一年的研究(在澳大利亚称为荣誉学位),并成功取得了最高分(class I)。他在此期间研究了单纯疱疹病毒(HSV1--它会引起唇疱疹)以及它是如何阻碍人类免疫系统的,这个课题也正好为他以后宿主病原体反应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与蝙蝠的缘分:从偶然遇见到一发不可收拾提起蝙蝠的时候,Aaron的眼里总是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蝙蝠是一种非常、非常美妙的生物”,他如此说道。究竟是什么让Aaron对于蝙蝠如此的着迷?事实上,Aaron一开始也并不了解蝙蝠这种神秘而特别的哺乳动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推开了那扇新世界的大门,食髓知味。蝙蝠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和适应,它们成为了非常健康、强壮和坚韧的动物---有着非常良好的免疫系统,不会衰老,不会得癌症,不会发炎,不会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而Aaron研究蝙蝠,正是因为想知道是什么让它们如此健康,并试图通过了解这种神秘而强大的生物来弄清楚如何让人类健康。目前,Aaron有几个不同的项目。有些是与冠状病毒有关的,同时他主要研究蝙蝠在免疫反应中启动的不同基因以及它们与人类的比较。其中,最有意思的是Aaron研究蝙蝠和人类衰老差异的项目。据Aaron介绍,从野外捕获地蝙蝠没有任何衰老的迹象,20岁的蝙蝠看起来和1岁时一样。他希望可以将其与人类影响衰老的研究进行比较,看看蝙蝠衰老是否有什么独特之处。Aaron半开玩笑地说,这个发现或许可以应用在一些护肤品上,以防止人类皮肤的衰老。结缘中国与ZJE:国际化的平台和无限的可能性在Aaron来ZJE之前,他早已与中国结下了缘分。他曾来到素有“动植物王国”美称的云南,并和当地的一个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他说,云南真的很酷。云南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名不虚传,在一个很小的区域范围内可以存在着很多不同种类的蝙蝠且数量庞大,因此捕捉蝙蝠很容易。谈到为什么来ZJE,他认为,中国的科学正在蓬勃地发展上升,这是一片充满机遇和可能性的肥沃土壤。ZJE非常欢迎年轻新鲜的血液,并为教师们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设施和环境。同时,ZJE的国际化平台让他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异国的生活。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他的中文并不是很好。提到这里的教学生活,他表示这里的学生善于思考,常常提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问题,让他惊喜。同时,他也鼓励学生们应更加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参与到课堂中。

查看更多

学院刊物